一個月前,新羅區東城街道社興社區居委會提交了一份申請報告給龍巖市人民政府,請求市政府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北部的北山公園建設,并表示社區愿意無償提供健身步行棧道等設施用地。 “城區的地值錢,但建公園是政府為民造福的事,我們當然要支持。”社區黨支部書記章信練告訴記者,在今年1月31日的居民代表大會上,當討論“無償供地”這個議題時,大家都舉手同意,沒一點反對聲音。 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有著不同的向往。這幾年,龍巖中心城區的各類公園、綠地、步行慢道建設如火如荼,但眾所周知,由于規劃、征遷等問題,老城區建新公園反而更難實施。不只是政府在想方設法破題,老百姓也一樣著急,就如社興社區,章信練說:“現在居民散步鍛煉只能到濱河棧道,我們都盼望城北片區有一條大錦山上那樣的棧道。” 對于休閑健身的更多需要,是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追求。東城街道辦事處主任吳正如認為,社興社區的申請報告,把“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說明當下老百姓的觀念在轉變,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長。事實上,關于啟動建設北山公園,東城街道也一直積極向上對接,吳正如說:“市、區都非常重視,目前規劃圖紙已進一步完善,投資估算也出來了,群眾又這么支持,項目啟動建設會更快。” 而在2月27日采訪社興社區居民時,我們不僅體會到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還深刻感受到他們對發展的迫切感、危機感。今年80多歲的蘇聯炳說:“我們這兒是老城區,人口多,卻還沒公園,政府要規劃建設,我們就得大力支持,不然跟其他片比起來會差很多。”老人家的話語鏗鏘有力,他并非在追憶地處老城區的過往榮光,而是真切渴望發展。 社興還有一些特別支持北山公園建設的居民,比如蘇士華和許鴻順。他倆長期跟蹤北山公園項目,積極配合政府,也提出過一些建議。他們跟蘇聯炳有相似的想法:“人家一直在發展,我們慢了或停滯不前了,就有危機感。”而得知社興社區范圍主要規劃建設紅色軍事教育主題園,他們真心為政府點贊,蘇士華說:“這片山我熟悉,上面有打靶場、戰壕等五、六十年代軍事訓練的遺留工事,打造軍事文化主題園區,既方便群眾,還能起到教育作用。” 在蘇士華和許鴻順看來,支持公園建設是為了發展,是為了周邊群眾的共同利益。“大家的眼光不一樣了,特別是創城以來,主人翁精神明顯在增強。”對于村民代表大會全票通過“無償供地”方案,他們一點也不意外。許鴻順還拿裝修來打比方:“建公園就像是裝修自家客廳,誰能不支持?” □ 記者 王尚華 通訊員 溫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