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耳朵便是感知世界美好聲音的窗口。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的陰霾卻始終困擾著許多人。今年的3月3日是第19個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主題為“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日前,記者就寧德市市民耳病和聽力障礙發病情況、日常防治進行走訪。 引起聽力障礙的原因復雜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各種壓力日益增大,聽力障礙常在毫無防備之時悄然而至。市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洪藝云介紹,噪音、耳毒性藥物及耳部疾病是誘發聽力障礙的主要因素。 洪藝云告訴記者,引起聽力障礙的原因復雜,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而后天性的耳聾,根據發生部位,包括發生于外耳道、中耳、內耳的疾病。目前發病率比較高的就是發生于內耳的突發性耳聾(簡稱突聾),患者會出現突然聽力下降、伴或不伴有耳鳴、眩暈及耳悶脹感等。 在市醫院住院部,記者見到了來自古田縣的聽力障礙患者張女士?!叭ツ?月,我感覺頭暈,緊接著右耳突然就聽不見了?!睆埮空f,右耳聽力障礙讓她不能準確的聽聲辯位,對生產生活都有較大影響。 據介紹,突聾的確切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了,許多突發性耳聾的患者都喜歡熬夜、工作壓力大、長期疲勞、睡眠不足,近年來發病人群越發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噪音是直接造成聽力損傷的重要因素,也是耳聾的重要誘因。如出入酒吧、KTV等高分貝的噪音場所,或是過度使用耳機,聽覺細胞就會逐漸受到損傷。長此以往,就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 另外,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的燃放也可能導致聽力障礙。鞭炮在燃放時所產生的噪音高達90分貝以上,甚至超過100分貝,一些地方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連續不斷,對病人、老年人、兒童、嬰幼兒的聽力非常有害,強大的聲響可造成急性爆震性耳聾,甚至耳膜震破。 抵御耳病 預防是關鍵 抵御耳病,預防是關鍵。 避免突發性耳聾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合理控制工作節奏,不熬夜、規律作息。 謹慎用藥,防止藥物性耳聾。兒童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必須用時,需選擇無耳毒性的抗生素。藥物劑量宜小,療程宜短,盡量不要靜脈給藥,同時應避免幾種耳毒性藥物的聯合使用。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及腎功能減退患者應慎用耳毒性藥物,孕婦應禁用耳毒性藥物,以免對胎兒造成毒害。家族中發生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毒者,其他成員應慎用同類藥物;如果母親曾因這類藥物中毒致聾,其后代應絕對禁用該類藥物。 勿長時間佩戴耳機,避免接觸噪音。用智能手機以及音響設備聽音樂時,最好每天不要超過一小時,且音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大,否則可能會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特別是青少年兒童應避免長時間帶耳機聽音樂。 及早就診,正規治療。若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或耳鳴、耳悶、眩暈等病癥,應盡早到醫院耳鼻喉科進行檢查和診治,接受正規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造成不可逆性的聽力下降。 耳病治療不能聽之任之 “不少家長在得知孩子有聽力問題時,就選擇放棄治療?!焙樗囋普f,醫院對于每個新生兒,2至3天內會進行耳聲發射初篩,未通過者于42天進行雙耳復篩,仍未通過者在3月齡內轉診至指定的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聽力診斷。 在兒童期,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較高,反復發作可能導致聽力損失,進而影響語言發育。因此,要正確喂養嬰幼兒,防止嗆奶,洗澡或游泳時防止嗆水和外耳進水,預防感冒等可減少中耳炎的發生。 如果不幸發生聽力障礙,首先要確定聽力障礙的程度、性質、病因,對于無法通過藥物治療恢復聽力的患者,需盡快選擇合適的助聽設備及時進行聽力康復。 一般情況下,不能恢復的中度以上聽力障礙患者應首選助聽器進行聽力補償,還可借助相關的輔聽設備;助聽器無法獲得滿意的補償效果時可考慮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聽力重建。除此之外,助聽器的驗配必須根據個人的聽力檢查結果經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專業人士來完成,而且要經過嚴格反復的調試,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調機,并非以簡單商品購買方式來進行。 記者從市殘聯獲悉,目前,寧德市登記辦理聽力殘疾證的殘疾人就有10794人。市殘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寧德市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補貼項目》中,購買助聽器最高可以申請2000元補貼。(閩東日報記者 趙巧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