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是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抓起、親自主導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發源地。作為‘全國林改第一縣’,武平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旅的生態文明城市。”日前,武平縣委書記陳廈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縣今年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趕超發展要求,聚力開展趕超發展“項目服務年”活動,謀劃實施好縣域經濟“一心一環兩廊”發展,著力實現武平經濟發展“高素質”、生態環境“高顏值”、脫貧攻堅“高水平”,推動“再上新臺階、建設新武平”邁出新步伐。 趕超發展促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林改作出重要指示,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經驗交流會在我縣召開。武平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天然氧吧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武平省級高新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成立,繼2016年之后再次榮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對于2017年武平發展在壓力中前行、在創新中變革,陳廈生認為,過去一年武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可謂是鳳凰涅[般][木]、浴火重生。 如何實現2018年經濟發展的“高素質”?陳廈生充滿了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他用三句短句詮釋工作思路:牢記囑托拼精神,趕超發展促跨越,鄉村振興謀新篇。“建設宜居宜業宜旅的生態文明武平,要傳承武平老區紅色基因,大力發揚全國林改第一縣‘敢為人先、接力奮斗’的精神、全國文明城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創城實踐精神,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游富民三大戰略,全力打好項目落地、脫貧攻堅、生態環保三大戰役,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武平。” 他表示,2018年武平縣將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推進發展質量變革。落實武平“四個一批”重點工業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把新型顯示、不銹鋼加工產業培育成為百億級支柱產業,加快培育一批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更加注重項目帶動,推進發展效率變革。深入開展好以征地拆遷、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三大重點為內容的趕超發展“項目服務年”活動,實施好年初安排的105個年度計劃投資80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更加注重區域協調,推進發展動力變革。從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空間布局考慮,落子武平“一心一環兩廊”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區域平衡充分發展。 鄉村振興謀新篇 “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給捷文村群眾的來信表達了關心關懷,并作出重要指示,我們要認真學習、學思踐悟,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保護好綠水青山,發展好林下經濟、鄉村旅游,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武平農村建設得更加美麗,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陳廈生說,十九大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將鄉村振興戰略提高到了新高度,武平將實施縣域經濟“一心一環兩廊”的戰略布局撬動鄉村崛起。 “一心,即做大做美做強武平中心城區,充分發揮武平全國文明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一環,即加快推進環梁野山城鄉一體協調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產業振興、鄉村建設、全域旅游,推動生態經濟、生態旅游聯動發展,使之成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綜合試驗區。兩廊,即在武平東部即將開工建設的雙龍鐵路沿線,大力發展以十方、巖前為基礎,以高新園區為依托,以特色小鎮為抓手的工業經濟長廊,使之成為武平最重要的產業支撐;在中部,借助浦武高速開通時機,提前布局,以特色農業產業、生態旅游產業等為重點,大力發展道口經濟,讓沿途的8個鄉鎮成為一條‘高顏值’生態經濟長廊,打通武平中部經濟動脈,助推武平發展大提速。” 陳廈生說,今年武平將繼續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號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2018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8%,財政總收入增長8.6%,到年底實現全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陳廈生表示,武平將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吹響趕超發展沖鋒號,決勝精準脫貧,加快鄉村振興,讓武平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自然生態更加山清水秀、經濟生態更加活力迸發,讓武平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 林琳 劉玉榮 通訊員 鐘茂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