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寧德市以扶貧部門認定的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人口和民政部門認定的低保家庭人口(含特困人員)為重點,精確對準全日制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落實教育多元扶持與資助政策。2月26日,市教育局、農業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精準資助工作實施方案,改進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低保家庭和殘疾學生認定、資助程序,將原來的“自下而上”以學生申請為主改為“自上而下,上下結合”方式。困難學生無需申請就能獲得資助。 按“自上而下, 上下結合”方式認定 按照方案安排,每學年開學初,各地教育、人社部門要求扶貧、民政、殘聯部門提供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低保家庭(含特困人員)、殘疾人員3~30歲的人員名單,并將這些名單分解、派發到轄屬學校與學籍進行比對,市屬學校將依據省教育廳下發的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低保家庭(含特困人員)、殘疾學生名單與學籍進行比對,形成“自上而下”的初始困難學生名單。 此外,各地各校通過發放學生資助宣傳畫頁、黑板報、學生資助宣傳欄等加大學生資助宣傳力度,指導學生主動申報困難情況,形成“自下而上”的初始困難學生名單。 每學年9月20日(技工院校11月5日)左右,寧德市將按戶籍所在縣(市、區)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綜合名單,提請相關部門再次進行審驗、認定,確保受助對象精準無誤,并于每年9月30日(技工院校11月20日)前將最終認定的所有受助名單錄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和“福建省學生資助信息化工作平臺”。 各類助學資金“集中支付” 在組織評審方面,高校、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少數民族等國家助學金每學年在秋季學期評定一次,第二學期根據資助對象變動情況進行微調;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每學期評定一次。 在支付方式上,高校國家助學金由學校支付至學生資助銀行卡中;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少數民族等國家助學金,通過教育、人社部門助學專戶經協議銀行統一支付至學生資助銀行卡中;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由教育部門支付至幼兒社保卡、銀行卡或監護人銀行卡中。 建立應急或臨時救助機制 方案中提出,各縣(市、區)教育、人社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建立應急或臨時救助機制,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國家資助暫時無法覆蓋或國家資助之后仍有嚴重困難的在校在讀特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應急救助,作為國家資助政策的補充。 此外,寧德市各校應及時掌握因病、因災以及突發性事件等致貧致困的學生信息,對突遭變故致貧、返貧的學生提供應急救助,兜好學生不失學、不輟學的政策底線。實施應急救助后,各校還應跟蹤受助學生的家庭經濟困難狀況,根據家庭經濟困難等級適時納入政府常態化資助,補足常態化資助流程相對滯后的短板。(寧德晚報記者 孫麗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