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能坐上公交車,出門前我還通過‘閩運永安市鎮村農村客運’微信公眾號買好永安至廈門的汽車票,真方便。”1月25日,永安市小陶鎮八一村在外務工多年回鄉探親的村民朱上如,對村里便利的交通出行條件驚詫不已。 永安市現有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2217.4公里,建制村道路100%硬化,列入日常養護里程1392公里,其中縣道240公里,鄉道689公里,村道463公里。近年來,該市以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為抓手,通過打好示范、機制、效益這三張“牌”,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管、護、運”協調發展,不斷提升農村百姓獲得感,為農村脫貧致富提供堅實交通保障。 打好“示范牌”構建便捷交通網 抓住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機會,打造出一批示范品牌。 永安文西線是創建“四好農村路”的示范路,去年該市先行投入了1340余萬元,對沿線公路實施了改善工程、道路安防工程及綠化美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引進公路自發光綠色安防技術,成了全省首條10公里夜間自發光農村公路。同時,投入2500萬元,充分利用治超站建設用地,優化整合農村公路養護應急中心等功能,建成全省首個多位一體的農村公路綜合管養基地。 按照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多站合一、一站多能”定位,該市在小陶鎮實施客運站改建工程,形成“九站三中心”綜合服務功能,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并率先在全省山區地區開通了村鎮公交。此外,2016年還投入1600萬元,大力推廣“互聯網+城鄉出行”,在全省率先推出綠色環保純電動自助公交,現已投放新能源純電動汽車160臺,設立服務點14個,充電樁107座,采用分時租賃模式,通過手機APP自助租還車,開展城、鎮、村百姓自助出行服務。 打好“機制牌”落實建管護運職能 堅持“建、管、護、運”相結合,不斷健全完善農村路網建設長效機制,一方面將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工程和建設項目對接為民辦實事、扶貧等項目,對接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爭取項目補助資金;另一方面建立融資平臺和融資機制,開展多渠道融資業務。據了解,僅2017年,全市累計爭取資金3.42億元。 為不斷探索實踐農村公路立體養護網,近年來,該市持續開展聯合治超工作,強化監“管”機制,提升農村公路好路率。建立“護”的機制,每年縣鄉兩級財政配套養護資金約520萬元,率先在全地區實施農村公路災害保險。同時,建立“養護工程包”機制,將區域內農村公路年度零星小修工程、應急搶修工程與縣道日常保養等進行整體打包招標,推行市場化養護,推動農村公路養護步入規范化、專業化管養軌道。 在農村客運供給側改革試點工作方面,該市還創新“運”的機制,推出了“一降一提一補”(即降成本、提效率、補短板)的農村客運管理和補貼機制,實現運營企業節約車輛購置成本,提高車輛實載率近20%,駕駛員每月可享受獎勵近500元,有力推動了農村客運從“開得通、留得住、保安全”向“保安全、服務優、效益好”過渡和提升。 打好“效益牌”提升百姓獲得感 近五年,該市通過實施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工程、生態旅游工程、為民辦實事工程和精準扶貧工程等農村公路項目建設,共投資2.72億元,全面實施通村公路建設、生命防護工程等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整合提升轄區內上坪、青水、槐南及天寶巖生態資源,形成永安市東部大生態旅游產業平臺,推進農村旅游路、產業路、資源路建設,推動了永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2017年全省第一批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中央車購稅補助計劃里程共20公里,經努力,永安爭取到17公里、資金170萬元,占全省比例85%。同時,通過治超治限、組織路政檢查,嚴厲查處了一批違法超限運輸及其他各類破壞損壞農村公路設施等行為。2017年,永安交通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被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交通運輸系統行政執法評議優秀基層所站”。為發展農村客運,該市相繼出臺了一些好的政策和措施,積極推動農村客運優質服務向縱深發展,實現了100%建制村通客車。 (作者:童長福 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