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回鄉的村民越來越多,平時鮮少人光顧的加油小站也變得熱鬧起來。 身穿黃色工作服的范仕貴自覺加快節奏,一瘸一拐地慢跑起來。他的老婆杜執香也在一旁忙著。 阿貴今年54歲,是沙縣高橋鎮上坑村人。他工作的加油站位于高橋鎮至夏茂鎮的304省道旁,是個私人加油小站。夫妻倆是加油站“唯一”的員工。 說“唯一”,是因為夫妻二人共同拿一份工資,每月1500元。但他們很滿足,每天上班都是笑容滿面。 今年元旦前,阿貴還是貧困戶。在各方的幫助下,阿貴一家有了穩定的收入,還住進了鎮上的新房,日子一天好過一天。 阿貴天生左腳殘疾,老婆多病,還要撫養一雙兒女。之前,阿貴主要靠種田和最低保障金維持溫飽,日子拮據,是村里的困難戶。日子再難,他也沒有放棄支持兒女升學。 “阿貴是個老實人,干活很賣力。”上坑村村主任張俊清說。只要有打掃衛生等輕松的活,村里都會優先考慮阿貴。 阿貴有座老房子位于地質災害點上。2010年,因山體滑坡,房子破損嚴重,阿貴沒錢修復,村兩委就商議騰出兩個房間供他們一家居住。 2016年,高橋鎮加大扶貧力度。在鎮政府的牽線下,阿貴有了加油站這份工作。“晚上雖然要值班,但不會累。”阿貴說,老板還給他漲了工資。 除此之外,阿貴一家還享受多重“扶貧大禮包”。高橋鎮探索了一條“貧困戶+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扶貧模式。2016年10月,阿貴成為全縣首個鎮級扶貧擔保基金——高橋鎮扶貧擔保基金的首批受益人。在基金的擔保和鎮扶貧辦的幫助下,阿貴順利貸了5萬元小額貸款,投入全縣首個以扶貧為主要功能的合作社——高橋鎮明洋合作社,成為股東。 合作社又將錢投入鎮萬只山羊養殖基地——福建祺云農牧有限公司,建設羊舍,收取10%的固定分紅。而貸款利息由國家承擔,阿貴只要3年后歸還本金即可。就在去年12月21日,阿貴收到分紅6137.6元。 不僅如此,因阿貴有投入生產,高橋鎮貧困戶發展基金又補助了3000元;這兩年,阿貴都能領取1500元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學扶助資金;村里也分別給予考上高中和大學的兒女一次性獎勵500元;夫妻倆還一起參加高橋鎮和沙縣的雨露計劃培訓,熟知了部分農業技術及國家扶貧相關政策等。 最大的“禮包”是高橋鎮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齊坑仔造福工程安置小區項目。該項目統規統建8幢60套保障房,解決高山村及偏遠自然村貧困戶資金短缺,無力建房的問題。目前已有13戶貧困戶搬遷至小區,阿貴一家就在其中。 阿貴的新家位于沙縣高橋鎮明洋社區內,是個97.5平方米的套房。在異地搬遷補助和貧困戶建房補助等政策扶持下,今年1月13日,阿貴住進了夢寐以求的新房。 “裝修時,鎮上建材店老板也有幫忙。”每個好心人的幫助,杜執香都記在心里。“沒有大家一直以來的幫助,我們不會有現在的好日子!”杜執香笑中帶淚。“主要還是你們勤勞。”沙縣高橋鎮扶貧辦主任張純秀慰問時說。 目前,阿貴的女兒即將大學畢業,兒子正在讀高三。2月10日,孩子都回到了家。阿貴一家4口將在新家開始新的生活。 扶貧路上,沙縣紀委住村干部不時入戶了解幫扶政策落地情況。就在去年底,沙縣國定貧困戶全部脫貧。 (作者:鄧書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