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執法支隊聯合森林公安、星村鎮政府、景區綜合執法大隊、桐木村兩委,分別在桐木村的三港、廟灣、皮坑展開清除行動,共拔除茶苗20多畝。同時在違法違規開墾地塊的顯目位置懸掛警示牌、噴漆做標記,提醒村民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 (黃宗偉 攝) 大武夷新聞網訊 新年伊始,武夷山市以高壓震懾態勢,對違規違法開墾茶山“零容忍”,實現違規違法開墾茶山面積“零增長”。 綠色是武夷山的主色調。“我們要做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將‘金山銀山’轉化提升為老百姓的‘幸福山’。”武夷山市委書記林旭陽說。 受經濟利益驅使,武夷山近年來非法侵占林地、毀林種茶等破壞生態行為時有發生。今年初,武夷山市出臺了《開展違規違法開墾茶山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查處一批案件,懲治一批人員,堅決制止各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拉開了武夷山近年來最嚴厲、最全面整治違規違法開墾茶山行動的序幕。 武夷山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和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為顧問的領導小組。武夷山市長謝啟龍多次主持召開會議,部署茶山整治整體推進、持續升溫、長效機制等行動方案。武夷山市各級各部門紛紛行動,進村入戶,宣傳政策。至2月12日,全市已拔除違規違法茶樹茶苗556畝。 此次打擊“兩違”茶山,武夷山市注重宣傳《森林法》《土地法》《水土保持法》和《武夷山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開墾茶山行為的通告》等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同時,以案件為素材進行警示教育,使廣大茶企、茶農更全面了解茶山綜合整治的管理制度和毀林開墾茶山的法律責任。 2015年,武夷山的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2324.4億元,人均為101.1萬元。通過算生態賬,讓群眾明白違法違規開墾茶山帶來的損失是需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武夷山對茶樹茶苗并非一除了之,而是采取“復綠補種”的機制恢復生態。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補種面積200多畝。 在改造老茶山時,嚴禁挖掘機上山作業,必須按照生態茶園要求,做到“頭戴帽、腰綁帶、腳穿鞋”,帶狀種植闊葉樹,提高茶葉品質,增強水土保持能力。 武夷山市紀委、市公檢法等部門緊密協作,形成合力,做到依法快偵、快破、快捕、快訴、快審,打出聲威和實效。 紀委部門緊盯環保領域違紀行為,倒逼職能單位提升生態文明意識,查處黨員干部破壞生態環境的違紀違法行為。對履責不力、監管不嚴、違規開墾茶山問題多發頻發、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進行責任追究。各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入戶宣傳,制作通報流動展板等,強化對黨員干部的警示教育。 武夷山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建立“嚴打”機制,開展“利劍”“清網”“打擊非法占用林地資源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市法院發揮生態審判職能,努力打造“預防性生態司法”亮點工作。武夷山國家公園打造“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示范區”,進一步輻射和推進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市檢察院、林業局等11個行政執法部門攜手,加強“兩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管理。 “我們必須站在對武夷山生態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堅決打贏整治違規違法開墾茶山攻堅戰,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武夷山市委書記林旭陽表示。(熊慎端 熊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