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企業順利改制,截至2017年,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累計上繳稅收148352.56萬元,成為南平市國企改革的典范;2009年10月成功上市,工業產值年均增幅達16.56%,太陽電纜在發展軌道上快速前行;從偏居山城的小企業,到引領全國電線電纜行業技改浪潮,再到穩居全國線纜行業第一方陣,太陽電纜一次次自我超越;建起168米亞洲電纜最高立塔,單體面積工業廠房從6萬平方米到12.9萬平方米,太陽電纜不斷刷新行業標高…… 走過60年風雨,在一次次改革浪潮中,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沒有盲目擴張,也不急于求成,而是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求“變”、求“新”、求“和”,努力實現中國“太陽”溫暖世界的目標。 求“變”:“老樹”又發“新芽” 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1958年“誕生”于三明,1959年遷往福州,成立“福州電線廠”。1966年,企業服從支援國家“三線建設”的安排,從省城遷到南平,在荒無人煙的小山包開荒建廠,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 但是,在風起云涌的市場經濟大潮面前,南平電纜廠這家老國企“大船”的弊端逐步顯現出來,可以說,國有企業走過的改革路子,他們幾乎都走過。 只有改變,才能讓企業煥發新的活力;唯有改制,企業才會“大”起來,不會“老”下去! “那時的電纜廠,別看有一個大架子,但難啊!”說起改制,1983年進廠,見證了南纜發展與壯大的公司總工程師徐建忠有太多的感慨。他回憶說,改制前,雖國有股占大頭,但當年想搞技改,財政拿不出多少錢,要靠企業自身貸款,可企業的家底薄,負債率高,銀行不愿借,融資很困難,借到錢了每年的利息越滾越多,債務越背越重。前五次技改每次技改都隔四年之久,從1998年到2002年的四年,因為沒錢投入,工廠沒能進行技改,眼睜睜錯失了不少市場良機。 1994年,企業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產權多元化上邁出關鍵一步,進行股份改造,改制成國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3809萬元,其中國有股占75.03%。 2002年,企業再次進行產權改革,國有股進行大數額轉讓,減持至4.03%,徹底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公司更名為“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4月,公司股東會審議通過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經省政府批準,總股本由3809萬元增至5332.26萬元,每股面值1元。 2004年5月,公司增資擴股、引進投資者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公司股本增資擴股為6948.714萬股。 2005年9月,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公積金轉增方案,引進投資者福建和盛集團有限公司,本次增資及公積金轉增后,公司總股本為10000萬股,注冊資本1億元。 經過幾次股改,福州太順、廈門象嶼、福建和盛為公司三大股東,使股權結構更加合理。 改制,新資本的迅速注入,使南平電纜這棵“老樹”又發“新芽”,重現了枝繁葉茂的新景象:2009年,深圳交易所上市;2010年,太陽電纜布局內蒙古包頭市,投資上杭銅業;2014年,完成退城入園,入駐延平新城;2017年,延伸產業鏈,進軍電纜高新原料;2018年,智能制造,家裝電線全面升級…… 求“新”:釋放“太陽”新能量 2018年1月1日,太陽電纜公司向市場推出的全新一代環保雙層絕緣家裝電線。相比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單層絕緣電線,更安全、更環保、更省電、更阻燃、更長壽。 這僅僅是太陽電纜公司不斷加大科研力度,大力研發和生產各種電纜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早在1982年,太陽電纜就在全國電纜行業首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水平一躍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南平電纜從此聲名鵲起,帶動了全國電線電纜行業興起技改浪潮。 此后的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南平電纜又相繼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技改,從國外引進新技術,產值和銷售額不斷攀升。 2002年,太陽電纜又把目光瞄向了國際高端,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進行兩次大規模技改,實現從國外引進生產線,到自主研發的新蛻變。 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卓越。 經過50多年專業研究開發,太陽電纜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力量。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范德發介紹說,公司先后獲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省創新型試點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獎項和資質。目前,公司產品涵蓋1000多個型號、2.5萬個規格,已獲得國家專利24項、省部級鑒定科技成果36項、國家和行業新產品數十項,具備為國內外各級重點工程提供全方位配套的能力,公司現已發展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產品品種最齊全的電線電纜企業。 太陽電纜堅持以國際先進水平為質量標桿,尋求國際化的質量認證。研發的船用特種電纜,先后通過美、德、法、英、日、挪威和意大利等國船級社的認證;2013年研發的光伏電纜,通過德國萊茵TUV集團認證,獲得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年前,福建省經信委正式公布了《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名錄》,太陽電纜主營產品“一般用途單芯硬導體無護套電纜60227 IEC 01 (BV)”成功入選,為太陽電纜邁向高端制造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與此同時,太陽電纜還在營銷上創新,頻頻打出“組合拳”。 2016年,太陽電纜先是加入由南平市政府牽頭組建的電氣電子營銷聯盟,與南平市其他4家工業企業簽訂協議,形成“營銷共同體”,抱團開拓省內外市場。隨后,太陽電纜又“聯手”南平鋁業,構建營銷聯盟,在產品銷售上有新突破。 “我們采取省外、省內不同的營銷模式:省外,138個代理商采取‘直銷+經銷’模式;省內,利用太陽電纜的品牌優勢,授權137家太陽電纜專賣店,采取‘直銷+專賣’模式。”公司常務副總裁林芳說,“我們還出臺了許多獎勵、激勵辦法,在分銷渠道銷售網絡上,把更多的營銷職能授予分銷商,使其快速響應市場,提升競爭力。” 求“和”:“家文化”凝聚人心 “讓我們再次用熱烈的掌聲為今年獲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祝賀。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為我們的‘家’做出更好、更大的貢獻!”2月7日晚,太陽電纜公司舉辦2018年迎新春晚會暨2017年度總結表彰大會,對去年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公司董事長李云孝和公司高層親自為獲獎者頒獎。 “家”是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家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理解。對于“太陽人”來說,太陽電纜公司就是他們的家,是他們成長與生活的地方。每年的這場活動就是“太陽人”的“家庭聚會”。 一直以來,太陽電纜注重企業文化建設。2005年,公司領導層總結公司歷史文化傳承,提出“誠信、創新、和諧、卓越”核心價值觀,打造企業“家文化”。“家文化”蘊涵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文化,是指在太陽電纜公司這個大家庭里,創建以誠信為基礎,創新為動力,不斷增強忠誠力、凝聚力和競爭力,達到各相關方和諧共贏的“合、和”文化。 太陽電纜在改革之初,曾有員工在心里擔憂,企業不再是國有,新來的民營企業家會不會高高在上,只顧自己賺錢,這個“資本家”會善待每個員工嗎? 但員工們很快發現,這個擔憂是多余的。改革后,員工年均收入以15%的增幅遞增,各項福利不斷完善,而且新來的董事長李云孝不僅開朗幽默,還慈眉善目,平等待人,寬容大度,富有愛心。 公司任何一位普通職工有困難、有委屈,都可以走進董事長的辦公室。他幫助職工解決子女上學難題、改善食堂伙食、提高各種福利,甚至親自送降溫解暑飲品到各個車間……事無巨細,事事關心。員工們打心眼里感激他、信任他,把他當做自己最貼心的“家長”。 “公司給我們提供了發展平臺,讓我們一展所長。在這里工作有奔頭,還舒心、順心!”太陽電纜公司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吳水金深有感觸地說,“董事長就是個大家長,他把員工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員工有困難他都會盡量幫助,常說‘大家都好,我就高興’。我們自然地都把企業看成自己的家,為企業發展盡心盡力。”2007年,公司榮獲首批“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太陽電纜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2006年向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200萬元設立助學基金,每年通過該基金會拿出不少于25萬元資助貧困學生;先后與武夷學院、南平技師學院等大中專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幫助“太陽班”全體學員,許多學員畢業后回到太陽電纜工作;2002年至2017年,累計向社會各類公益慈善組織捐款1869.8萬元。同時,李云孝個人還積極捐助光彩事業,援建希望小學,參與賑災濟困、結對扶貧。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七彩的陽光下,做強、做精、做大,創世界一流企業是“太陽人”永遠不懈的追求。 □盧國華 姜紀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