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首府(National capital region)為大馬尼拉都會區(Metro manila),包括馬尼拉市(manila)、奎松市(Quezon)、馬卡迪市(Makati)、巴賽市(Pasay)、加洛干市(Kalookan)、巴石市(Pasig)、巴拉那戈(Paranaque)和曼達魯永市(Mandaluyong)等13個市及4個鎮,國內其他主要城市有宿霧(Cebu)、達沃(Davao)、怡朗(Iloilo)、碧瑤(Baguio)及三寶顏(Zamboanga)等。 菲律賓人口數量在2015年突破1億人,年增率約1.04%,由于人口的增多及就業壓力的增加,人口問題已嚴重影響到菲律賓的經濟增長。 菲律賓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組成,因此語言、宗教、文化等都具有有多元性。 菲律賓有90多個民族。主要族人有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克人、比科爾人、卡加延人等,共占全國人口的85%以上。少數族人有華人、印度尼西亞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土著人。菲律賓國民當中約8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5%信奉伊斯蘭教,另有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華人多信奉佛教。 菲律賓群島上的阿埃塔人的祖先為菲律賓最早的居民;其次是約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遷居于此的原始馬來人,他們帶來了新石器文化,新馬來人是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6世紀分批遷入菲律賓,他們帶來了金屬工具和拼音字母,是后來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克人的祖先。總之,從史前時期的矮種人、馬來人的混合中逐漸形成了今天菲律賓的眾多民族,在這些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后來又移入了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亞洲人,此后又和歐洲白種人互相通婚,吸收了其他民族以及人種的成分。 在菲律賓,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各民族人數最多,數量上占全國的90%,這些人由于生活富裕因而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方面占據著主導地位,這些民族最早受到基督教及其文化的影響,西文文獻也稱他們為“基督民族”。平原地區各民族的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也高,因而大民族多;而山區的民族由于條件艱苦,雖然出生率也高,但自然增長率卻比較,因而都是小民族。 菲律賓民族主要以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克人、呂宋島地區民族、棉蘭老島山區民族、摩洛人為主。在呂宋島平原地區還居住一些從事農業的較小的民族,人數30萬到180萬不等,呂宋島平原地區的小民族與鄰近較大的民族在語言、文化方面接近,經濟聯系密切。(來源:《華僑華人菲律賓生活指南》,東南網菲律賓站略作整理) |